《中国龙的发明》龙的传人的来龙去脉[pdf]

  • 发布时间:
    2025-03-25 18:35:05
  • 文件大小:
    共计 1 个文件,合计:4.34MB
  • 资源来源:
    夸克网盘夸克网盘
  • 资源售价:
    积分5积分
・本站会员获取资源无需消耗积分。
・获取资源后可以在「个人中心」24 小时内无理由退积分。
为防止资源链接失效,请及时转存文件。
资源列表
内容简介: ? “中国龙”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? ? “龙”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为全民共享的? ? 西方人是怎样看待“中国龙”的? ? 从域外视角开启寻龙之旅 ? 了解“龙的传人”的来龙去脉 ? 洞悉文化符号的深邃意涵 ? 编辑推荐 ? 中华民族都是“龙的传人”,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。龙,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,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。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,在龙前冠以“中国”二字,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,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。 ? “中国龙”究竟是由何人、在何时、如何生产出来的?“龙”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?西方人是怎样看待“中国龙”的?是不是只有五爪的才是“龙”?“龙”对应的英文翻译“dragon”是怎么来的,这个译名是否合适?……你都能在本书找到答案。 ? 借由龙年的契机,开启寻龙之旅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、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,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,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考证与祛魅。从上古的集合名词,到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抽象动物,再到龙在御用纹样及龙袍中地位的变化、人们对其态度的转变,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权力象征又过渡到全民共享的。揭开龙的神秘面纱,发现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。 ? 从域外角度看中国形象的变迁 16世纪起,许多传教士、商人的到来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汇,门多萨、利玛窦、基歇尔、安文思等人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还注意到了中国的龙文化。龙从最初的被混淆、有多个译名,到后来成为时尚风靡欧洲,再到一度沦落为被外媒戏谑的符号,对应的是中西关系的变化和相互认知的动态发展。“龙形象的美丑变异,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,国强龙美,国弱龙丑。” ? 以珍罕图片审视域外文化的复杂 全书收入了200多幅欧、美、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,既有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、时尚元素,也有讽刺、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。由不同的文化符号析出中国形象在域外不同时期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面貌,揭示出龙形象背后含义的复杂性。“祥龙还是恶龙,崇龙抑或屠龙,不是由龙自身的内涵或外延决定的,而是关乎人的态度和需求。” ? 回望历史,重拾文化自信 在遭受侵略和欺侮的那段岁月,中国的形象与屈辱和落后相关联,而这一印象在西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。时至今日,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仍停留在片面化和元素式的层面。深入了解历史,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的文化符号,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扯断民族不自信的枷锁。只有国家强盛、民族自信了,我们才能卸下过往屈辱的历史包袱,让龙重拾荣耀,重新绽放光彩。 ?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文化学、民俗学的基本方法,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,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,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。 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,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欧、美、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,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、时尚元素,到讽刺、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,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重温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旧话题,不仅给我们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新视角,更能脱离时代局限审视域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,以史为鉴,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,寻求现代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。 作者简介: ? 施爱东,1968年生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,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、谣言学、科学哲学。著有《故事法则》《故事机变》《故事的无稽法则》《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》《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》《金庸江湖手册》等。
📢 以下资源由夸克网盘用户[拔腿*跑的大雁]于2024-11-12分享(文件数量过多时只展示部分文件)
天生就会跑4.34MB
天生就会跑.zip4.34MB
网站声明:
1. 该网盘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您自行判断,点击下载地址直接跳转到网盘官方页面。本站链接通过程序自动收集互联网公开分享链接,本站不储存、复制、传播任何网盘文件,也不提供下载服务。
2. 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坚决杜绝一切违规不良信息,如您发现任何涉嫌违规的网盘信息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进行屏蔽删除。
3. 本站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,如有网盘链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参见本站《版权说明》提供书面材料联系我们屏蔽删改。
资源评论 AUP主 M管理员